乐视网股票终止上市:一场从巅峰到谷底的坠落

【文章开始】

乐视网股票终止上市:一场从巅峰到谷底的坠落

还记得那个曾经号称要“颠覆传统产业”的乐视吗?那个发布会开得比春晚还热闹,创始人贾跃亭一句“为梦想窒息”让多少人心潮澎湃,甚至真金白银地投了进去?如今,它的股票,也就是那张曾经被无数人攥在手里、盼着升值的凭证,已经在正式的资本市场舞台上彻底谢幕了。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失败,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值得我们好好掰开揉碎了聊聊。


乐视网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要理解它为何退市,我们得回过头看看它走过的路。乐视的故事,开头是一部“屌丝逆袭”的励志剧,后期却完全变成了一部悬疑魔幻大片。

最初,它靠网络视频起家,做得风生水起。但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态化反”布局。啥是生态化反?说实话,当时很多人就没完全搞明白,感觉就是把能想到的业务全都塞进来。

  • 疯狂扩张的业务版图:乐视视频、乐视电视、乐视手机、乐视体育、乐视金融,甚至……乐视汽车。对,就是那个让贾跃亭远走美国“下周回国”的汽车项目。
  • “硬件免费,内容收费”的模式:卖电视、卖手机几乎不赚钱,甚至亏钱卖,指望用户为后续的内容服务持续付费。这想法听起来很美,但需要极其庞大的资金流和用户忠诚度来支撑,就像一个需要不断注水才能保持水位的水池。
  • 高度依赖资本运作:扩张的钱从哪来?股权质押、不断融资、发债……其商业模式对资金的渴求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整个体系建立在持续增长的预期之上,一旦增长放缓甚至停止,大厦的根基就开始剧烈晃动。

那么,压垮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2016年底的资金链断裂,无疑是那声最响的惊雷。庞大的生态布局不仅没产生“化反”,反而疯狂“吸血”,各个业务线都在亏损,把上市公司乐视网也拖入了深渊。

供应商的欠款、银行的贷款、到期的债券……钱还不上,信用就崩了。紧接着,就是无尽的负面消息:创始人出走、高管离职、员工裁员、供应商上门讨债……市场的信心彻底归零。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没了信心,股价就只能自由落体。

然后,就是漫长的停牌和等待。深交所一连发了好多份监管函和问询函,核心问题就一个:你这公司还能不能持续经营下去?乐视网(后来叫“乐视退”)的财报惨不忍睹,连续多年巨亏,净资产为负。根据交易所的规则,触碰了多项终止上市的条款,退市就成了唯一的、也是必然的结局。


投资者们怎么办?血本无归了吗?

唉,说到这个就挺沉重的。普通散户投资者,大概率是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血本无归。股票退市后,会进入“退市整理期”,最后转入“老三板”市场交易。

  • 流动性极差:“老三板”的交易非常不活跃,可能几天都没一笔成交,你想卖都很难找到买家。
  • 股价极低:就算能卖出,价格也早已面目全非,相比当年的高点,可能就是打了个0.1折都不到。
  • 索赔艰难:虽然之前有报道说部分投资者获得了赔偿,但那是因为虚假陈述等特定原因,且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对于绝大多数因为公司经营失败而亏损的投资者来说,大概率只能自己承担这个后果

这无疑给所有股民上了一堂沉重的风险教育课:不要盲目崇拜神话,投资永远要把风险放在第一位


乐视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乐视网的兴衰,虽然是个极端案例,但里面值得反思的东西太多了。

  • 警惕“画饼”式扩张:故事讲得再动听,最终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盈利和现金流。脱离实际能力的疯狂扩张,就像在沙滩上盖高楼。
  • 看懂财务报表是基本功:别光听CEO在发布会上说了啥,得多看看公司的账本。持续的巨额亏损、高得吓人的负债率,这些都是危险的红灯信号。
  • 分散投资,别赌一家公司: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是巨大的。乐视用极端的方式再次证明了这句老话。
  • 对市场保持敬畏:资本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则,无论故事多迷人,最终都无法逃脱规则的审判

不过话说回来,乐视在早期确实做出过一些创新的产品,比如性价比很高的电视,也一度推动了版权市场的正规化。它的失败,或许暗示了某种互联网烧钱模式的边界和局限性,但具体到哪个环节是最致命的,其复杂的内部决策和资金流转细节,可能只有核心层才完全清楚了。


乐视网的股市之旅结束了,但它留下的讨论和思考远没有停止。它像一个高速膨胀又骤然破灭的泡泡,提醒着市场上的每一个人:狂欢之下,暗流涌动。投资这事儿,真的得擦亮眼睛,脚踏实地。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