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制药

【文章开始】

绿叶制药:中国药企如何靠“慢功夫”逆袭全球市场?

你是不是也想过,为什么有些药那么贵?为什么我们总在新闻里看到“抗癌药天价”的报道?但你可能没注意到——就在这几年,一家叫绿叶制药的中国企业,悄悄把生物类似药(就是效果差不多但便宜得多的药)的价格打了下来。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


一、绿叶制药是谁?凭啥能出头?

先来个灵魂拷问:中国药企成千上万,为啥偏偏是绿叶制药能混成“创新药标杆”?

核心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
1. “死磕”研发:十年烧钱搞技术,不像某些企业靠仿制药赚快钱
2. “农村包围城市”:先攻东南亚、中东市场,再反攻欧美(2023年他们的抗抑郁药在美国卖了8个亿!)
3. “把实验室当厨房”:光2022年就砸了18亿搞研发,比某些同行全年营收还高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也不是没栽过跟头。2019年有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临床三期效果不及预期,股价当场跌掉30%…


二、他们的“杀手锏”真是技术吗?

你可能觉得药企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高科技,但绿叶制药的骚操作在于——他们更会“算账”

举个栗子??:
- 别人开发抗癌药盯着最热门的PD-1(一种免疫疗法),他们偏去搞“利培酮微球”(一种长效精神类药物)
- 结果这玩意儿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少,定价权直接捏手里
- 现在打一针顶别人两周的药量,患者反而觉得划算

但这里有个迷思:微球技术到底算真创新,还是把老药重新包装?业内至今还在吵…


三、最狠一招:专挑“冷门病”下手

看看这些你听都没听过的领域:
- 戈谢病(全球患者不到1万人)
- 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平均活不过20年)
- 多发性骨髓瘤(老年人专属“绝症”)

为什么专攻小众病?
1. 竞争少,容易快速拿批文
2. 患者愿意为救命药付高价
3. 政府通常给特殊优惠政策

不过这也带来道德争议:去年某罕见病药定价198万/年,被网友骂“发苦难财”…


四、未来最大的雷藏在哪儿?

别看现在风光,绿叶制药面临三重暴击风险
1. 政策翻脸比翻书快:集采(国家批量采购压价)万一盯上他们的主力产品…
2. 国际巨头开始抄作业:辉瑞最近也在搞微球技术
3. 赌注太大:有个在研的阿尔茨海默药,砸了22亿还没影儿

(小道消息:他们内部对是否继续烧钱搞老年痴呆治疗分歧很大)


五、普通人该关注什么?

如果你或者家人有长期用药需求,记住这两个骚操作
1. 盯紧他们的“患者援助计划”:买4个月送2个月这种隐藏福利
2. 关注临床实验招募:有时候免费用新药还倒贴检查费

最后说句大实话:药企终究要赚钱,但像绿叶这种既想当英雄又想数钞票的,咱们不妨多给点耐心——毕竟能把药价砍下一半的,目前还真没几家…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