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中国疫苗界的黑马还是昙花一现?
【文章开始】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中国疫苗界的黑马还是昙花一现?
你知道吗?就在去年,全球每10支新冠疫苗里就有1支贴着"康希诺"的标签。这家成立才十几年的公司,凭什么能跟国际医药巨头掰手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家让国人又爱又恨的疫苗企业。
从实验室到上市公司的逆袭之路
2009年成立的康希诺,最开始就是个不起眼的科研团队。核心创始人宇学峰带着几个海归博士,在天津开发区租了间小实验室。那时候谁能想到,这群人后来搞出了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康希诺像是突然被按了加速键:
- 3月启动疫苗研发
- 6月完成二期临床
- 8月获得军用特许
- 2021年2月国内上市
这速度,比坐火箭还快!不过话说回来,当时整个行业都在抢时间,康希诺能脱颖而出,靠的还是独门技术——腺病毒载体平台。
技术优势还是营销噱头?
说到腺病毒载体,这玩意儿到底厉害在哪?简单说就是拿无害的病毒当"快递小哥",把疫苗成分送进人体。相比传统灭活疫苗:
- 单针见效(灭活要打两针)
- 产能更高(1个月能产1亿剂)
- 储存方便(2-8℃普通冰箱就行)
但问题来了:这么好的技术,为啥市场份额还是干不过科兴?业内有个说法,康希诺的疫苗副作用更明显,发烧率比灭活疫苗高不少。具体数据嘛...我查了半天也没找到权威对比,有懂行的欢迎补充。
新冠之后的生存危机
疫情最严重那两年,康希诺赚得盆满钵满。2021年营收43亿,净利润19亿,股价最高冲到798港元。但现在呢?最新财报显示:
- 2023年营收暴跌90%
- 股价跌剩零头
- 裁员20%
这就引出一个致命问题:靠单一产品吃饭的公司能走多远?虽然他们现在也在搞结核病疫苗、脑膜炎疫苗,但市场认不认账还两说。你看隔壁智飞生物,产品线铺得那叫一个广...
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我专门翻了康希诺的官网,发现他们正在憋几个大招:
1. 吸入式疫苗(不用打针,吸一口就行)
2. mRNA技术(跟辉瑞一个赛道)
3. 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拉美)
特别是那个吸入式疫苗,去年在上海试点时还挺轰动。但说实话,现在老百姓接种意愿普遍不高,再好的技术也得有人买单啊!
是金子总会发光?
平心而论,康希诺的科研实力确实强。截至2023年:
- 拥有500多项专利
- 在柳叶刀发过12篇论文
- 研发投入占营收30%
这些数据放在全球也算能打。但医药行业有个怪现象:实验室里的成功不等于商业成功。比如他们的埃博拉疫苗,2017年就获批了,到现在也没卖出多少。
投资者该不该上车?
最近总有人问我:现在康希诺股价这么低,是不是抄底机会?这个问题...真不好说。看多的人觉得:
- 估值已经跌到地板价
- 技术储备雄厚
- 政策支持创新药
看空的人则认为:
- 新冠红利彻底消失
- 新产品变现周期长
- 竞争太激烈
我个人觉得吧,要是能拿住三五年,或许有机会。但短期波动...心脏不好的建议绕道。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