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民的钱袋子真能靠它鼓起来吗?

【文章开始】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民的钱袋子真能靠它鼓起来吗?

"手里有地却没钱,种田人最怕的就是这个!"老张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眉头皱成了疙瘩。他家有十亩承包地,去年想买台收割机差8万块钱,跑遍银行都贷不下来。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这个政策出来三年多了,为啥像老张这样的农民还是摸不着门道?


啥是两权抵押贷款?能吃吗?

简单说就是拿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当抵押物借钱。以前农民最大的资产——地和房都不能变现,现在政策放开后:

  • 承包地经营权能抵押(注意是经营权不是所有权!)
  • 农村房子连同宅基地使用权能抵押
  • 贷款期限最长5年
  • 额度最高能到评估价的70%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评估价"到底谁说了算?县里的评估员和村民对一块地的价格认知能差出十万八千里,这里头的水恐怕有点深。


为啥要搞这个政策?

核心就仨字:盘活资产。全国农村闲置农房7000万套,承包地流转面积5.5亿亩——这些沉睡的资产要是能变现:

  1. 农民创业有钱了
  2. 农业升级有资金了
  3. 银行放贷有抵押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咱们往下看。


现实中的三大拦路虎

1. 银行压根不积极

虽然政策允许,但多数银行心里打鼓:
- 土地不能买卖,坏账了咋处置?
- 农民收入不稳定,靠天吃饭的行业
- 评估成本高,单笔贷款才几万块

某县农商行的王主任私下说:"我们更愿意贷给城里人,哪怕没抵押物。"

2. 农民怕失去命根子

"祖祖辈辈的地,万一还不上..."这是李婶的原话。调查显示:
- 62%农户担心失去土地
- 28%根本不知道这个政策
- 只有10%真正办理过

3. 配套措施跟不上

  • 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
  • 产权登记乱七八糟
  • 司法处置流程模糊

那些"吃螃蟹"的人后来咋样了?

山东寿光的案例值得琢磨。老周用5个大棚经营权抵押贷了30万,结果:

? 买了自动化设备
? 产量翻倍
? 第三年遇到滞销差点断供
? 银行要求追加担保

最后是靠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金才渡过难关。这说明啥?单靠抵押贷款不够,还得有配套保障


国外是怎么玩的?

美国搞的是"农场服务局贷款",有几点很特别:
- 政府提供90%担保
- 允许用未来收成抵押
- 坏账率控制在2%以下

不过我国土地制度完全不同,这套能不能照搬还两说。具体怎么本土化改造,或许还需要更多试点。


普通农民该不该碰这个?

要分情况
?? 搞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的可以试试
?? 当地有政府托底政策的优先考虑
? 种粮食的慎用(利润太低)
? 没有稳定销路的别冒险

重点提醒:千万别把全部家当押上!留至少30%土地作为退路。


未来会变好吗?

从2016年试点到现在,政策在慢慢改进:
- 22个省份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 部分地区试点"预流转"制度
- 开始引入保险机制

但要说彻底解决问题...恐怕还得再等个三五年。毕竟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急不得也慢不得。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