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矿伟新浪博客:散户的炒股指南针还在吗?

【文章开始】

冯矿伟新浪博客:散户的炒股指南针还在吗?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打开电脑看股票,心里一团乱麻,完全不知道下一步是该买还是该卖。然后,习惯性地,在浏览器里输入“冯矿伟 新浪博客”…… 没错,十几年了,很多老股民的这个动作,都快成肌肉记忆了。但今天我们再点进去,难免会嘀咕:这博客还跟得上时代吗?他那一套现在还管用吗?


冯矿伟到底是谁?为啥他的博客这么火?

先给完全没听说过的小伙伴简单科普一下。冯矿伟,在财经圈,尤其是在新浪博客那个年代,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不是那种电视上夸夸其谈的“股评家”,他的阵地主要就在他那篇博客上。

他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技术分析、趋势交易、量化思维。他不太跟你讲虚无缥缈的“消息”或者“概念”,而是试图用一套相对固定的方法,比如画线(趋势线、通道线)、看指标(MACD、KDJ这些),来告诉你市场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是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然后你应该怎么做。

他的博客之所以能火那么久,是因为他做到了几点:
* 每日更新,雷打不动: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他每天收盘后都会更新博客,分析当天大盘,给出第二天可能的走势和操作策略。这种持续性给了股民巨大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 语言直白,容易上手:他尽量用大白话去解释那些技术术语,让很多小白也能看得懂,模仿着画线、分析。
* 有明确的操作建议:他会直接说“压力位在XX点,支撑位在XX点”,甚至给出“买入”或“卖出”的信号,对于迷茫的散户来说,这就是一颗定心丸。


时代变了,技术分析还百分百有效吗?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冯矿伟的方法论根基是传统技术分析。在A股早期,市场参与者没现在这么复杂,这套方法确实挺奏效。但现在的市场,全是量化基金、AI程序在交易,它们瞬间就能完成成千上万次操作,这或许暗示传统技术图形的有效性正在打折扣。

有时候你会发现,某个技术图形眼看就要形成突破了,结果“啪”一下就被砸下来,这背后可能就是程序化交易在起作用。所以,完全照搬几年前的技术分析套路,可能会有点吃力。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分析的核心是研究市场群体心理,而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是永恒不变的。所以,那些经典的支撑、压力、趋势理论,至今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们就像是地图,虽然地形变了,但你看得懂地图,总比瞎走强。


新浪博客 itself,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又是一个没法回避的问题。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微信、微博、短视频和各种财经APP上。还有多少人会每天特意去打开一个博客网站看文章?这个形式本身,确实显得有点“复古”了。

但有趣的是,这种“过时”反而成了一种筛选和沉淀。还会天天去刷他博客的,基本都是铁粉和老股民,形成了一个挺有粘性的社区。而且博客文章这种形式,能承载更系统、更深入的分析,比140字的微博或者1分钟的短视频信息量要大得多。对于真想学点东西的人来说,博客的深度是无可替代的。

当然,冯矿伟自己也肯定意识到了这点,他的观点和内容也通过其他平台在传播,但新浪博客仿佛成了他的“大本营”和官方档案库。


那我们普通散户,今天还能从他博客里学到啥?

如果你现在想去看看他的博客,我觉得抱着一种什么心态很重要。你别指望能找到让你一夜暴富的代码,而是应该去学习他的分析框架和思维模式

  • 学习他的趋势理念:他反复强调的“趋势为王”、“结构修边”,真的是交易中最核心的东西。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顺势而为永远是第一要义。
  • 借鉴他的风险控制:他经常提到仓位管理,比如趋势好的时候仓位重一点,趋势走坏了就要减仓。这其实就是最朴实的风险控制,能帮你活得更久。
  • 感受市场节奏:即使你不完全按照他的建议操作,每天看看他的分析,也能帮你梳理当天市场的脉络,知道哪些是关键点,不至于完全迷失方向。

具体他用的某些指标参数在今天是否依然最优,这个机制的细节可能得结合现在的市场环境自己再微调一下,这也是一个知识盲区吧,毕竟市场一直在进化。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

冯矿伟的新浪博客,与其说是一个“致富代码发射器”,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散户的启蒙教科书。它代表了一种纯粹依靠技术分析来应对市场的努力和尝试。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它的形式或许老了,但它所传递的理性分析、尊重趋势、控制风险的核心思想,却一点都不过时。你可以不完全相信他的每一次具体判断,但你绝对应该重视他所秉承的交易纪律。

它就像一本老兵的笔记,上面沾满了市场的硝烟痕迹。值钱的不是笔记里某个具体的阵型图,而是那种对战场环境的观察方法和生存下来的哲学。你说对吧?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