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概念股:到底是什么,现在还能买吗?
供给侧改革概念股:到底是什么,现在还能买吗?
【文章开始】
你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说“供给侧改革”,感觉特别高大上,但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心里嘀咕:这玩意儿跟我的股票账户到底有啥关系?别急,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它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说白了,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国家在帮经济“做减法”和“优化升级”。以前我们总想着刺激需求,让大家多买东西,但现在发现很多东西生产太多了,堆在仓库里卖不掉。所以思路变了,要从生产这一头(也就是供给端)动手,淘汰落后的、过剩的产能,把资源和人才逼到真正有需求、高效率、创新性的好企业里去。
供给侧改革到底在改什么?
咱们来自问自答一个核心问题: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它的核心就三件事——“三去一降一补”。
- 去产能: 干掉那些效率低、污染大还不停生产的工厂,比如钢铁、煤炭这些行业。这会导致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回升,活下来的好公司利润就暴增。
- 去库存: 主要是消化掉大量的房子。所以前几年轰轰烈烈的“棚改货币化”其实就是去库存的大招。
- 去杠杆: 降低企业,尤其是国企的巨额债务,减少风险。
- 降成本: 想办法给企业减负,比如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的用电、物流等成本。
- 补短板: 鼓励大家去投资和发展那些我们还比较弱的产业,比如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这些。
所以你看,它的思路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
哪些股票算是“供给侧改革概念股”?
这个概念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条投资主线。它覆盖了那些能从供给侧改革政策中直接受益、竞争力得到强化的公司。虽然……具体哪些公司能百分百受益,这个界限其实有点模糊,得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通常来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 传统行业龙头: 这是最直接受益的。在去产能过程中,小厂、差厂被关停,市场份额会迅速向行业巨头集中。比如钢铁行业的宝钢、煤炭行业的中国神华,它们的日子反而更好了,产品涨价,利润大增。
- 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这属于“补短板”的核心区域。国家大力扶持,真金白银投入,像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光伏(隆基绿能)、芯片等等,都在这条赛道上。
- 周期性行业(盈利修复型): 像化工、水泥、玻璃这些,和钢铁煤炭逻辑类似。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的定价权变强,盈利能力周期性下滑的趋势被扭转了。
- 房地产龙头: 虽然现在房市不太行,但在去库存和行业洗牌阶段,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大型房企(如保利、万科)反而能趁机收购低价土地,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投资这类股票,到底有什么亮点和风险?
先说亮点,为什么值得关注?
-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明显*: 改革直接清除了竞争对手,龙头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定价权会空前强化,这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
- *政策保驾护航*: 这不是市场自发的行为,而是有国家政策在背后强力推动,确定性相对较高,持续时间也长。
- *估值可能重塑*: 一些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因为盈利能力的根本性改善,市场会给它们更高的估值,不再把它看成“夕阳产业”。
不过话说回来,风险也一点都不小:
- 政策依赖度高: 股价表现和政策力度、持续性紧密相关。一旦政策风向有变,影响会很大。
- 周期性强: 很多是传统周期行业,即便供给侧改革了,也还是会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股价波动大。
- 容易买在高点: 市场预期打得过满的时候,股价可能已经提前反映了所有利好,你再冲进去就很容易接盘。
现在还能不能买?该怎么买?
这可能是你最关心的问题了。直接给答案那是忽悠人,但我可以给你几个思路:
- 看行业格局: 重点关注那些已经完成了去产能、竞争格局彻底稳定的行业。比如水泥,区域性强,头部几家公司已经形成了默契,盈利能力就很稳定。
- 看公司质量: 一定要选择真正的行业龙头,有技术、有成本优势、管理好的公司。改革红利最终是它们吃到的最多。
- 看估值: 再好的公司,买贵了也难受。不要在市场炒得最热、人声鼎沸的时候冲进去。耐心等待回调,或者估值相对合理的时候分批布局。
- 分散投资: 别把所有钱都压在一两只股票上。这个概念覆盖多个行业,你可以考虑配置不同行业的龙头,做个组合,降低风险。
或许暗示着我们的投资思维也要变一变了——从过去那种听消息、炒题材,变成真正去理解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找到那些能“剩者为王”的真正好企业。
总之吧,供给侧改革概念不是一个短期的炒作品种,它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逻辑。虽然机会很多,但坑也不少,需要你擦亮眼睛,有点耐心。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