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它到底强在哪里?
【文章开始】
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它到底强在哪里?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地铁里吵得脑袋疼,飞机上嗡嗡响根本睡不着,或者就想在办公室躲个清静……这时候,一副好的降噪耳机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市面上选择那么多,Bose 700 这款耳机老是被人提起,它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值不值得掏这个腰包?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一唠。
第一眼印象:这耳机长得就不一样
说实话,很多降噪耳机都长得……挺“技术宅”的,笨重又有点怪。但Bose 700一拿出来,哎,感觉就不同。它的线条非常流畅,那个不锈钢头梁和磨砂的耳罩,看着就挺高级的,有种现代简约的美感。你戴它出街,它更像一个时尚配饰,而不仅仅是个听歌的工具。
- 设计:极简主义,没有多余的按钮,操作主要靠滑动的触控面板。
- 佩戴感:虽然官方数据可能不轻,但实际戴起来因为重量分布均匀,并不会有明显的压迫感。耳罩用的那种蛋白皮革,也挺软乎。
- 实用性:可以折叠,随便塞进包里也不算太占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光滑的表面有个小缺点,就是比较容易变成“指纹收集器”,如果你有点洁癖,可能得经常擦擦。
核心绝活:消噪技术到底有多狠?
买这种耳机,大家最关心的肯定还是降噪。Bose可以说是降噪领域的老大哥了,这次的700系列,官方说用了什么“全新”的消噪系统。
那,它实际效果咋样?
我跟你讲,真的猛。你戴上耳机,不开音乐,只开降噪,世界“唰”地一下就安静了。比如那种空调的低频噪音、飞机引擎的轰鸣,它几乎能给你抹得干干净净。对于公交地铁里那种嘈杂的人声,它也能压得非常低,虽然不能说完全听不见吧,但已经足够让你瞬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原理其实挺复杂的(具体内部的芯片怎么协同工作的,咱也不是工程师,就不深究了)。简单理解就是,它耳机外面有麦克风不停地捕捉外面的噪音,然后立刻产生一个相反的声波给它抵消掉,这样传到耳朵里的噪音就没了。Bose 700 用了内外一共4个麦克风来干这个活儿,所以效果特别精准。
更厉害的是,它的降噪等级是可以调节的,从完全通透到彻底隔绝,有11个级别。你可以在手机App上随便滑。这个功能太实用了,比如你走在马路上,最好开一点环境音模式,不然听不到车声太危险了。
通话质量:别人听你说话清楚吗?
这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但实际非常重要的点!很多耳机听歌降噪不错,但一打电话,对方就听不清你说啥,全是环境杂音。
Bose 700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主打一个“双向降噪”。什么意思?就是不仅让你听不到外面的噪音,还能让电话另一端的人听不到你周围的噪音。
它通过一个所谓的“自适应四麦克风系统”来抓取你的声音,同时极力消除你周围的背景噪音,比如风声、键盘声、咖啡店的吵闹声。实际测试中,在挺吵的环境下打电话,对方经常以为我在一个很安静的房间里。这对经常需要打视频会议或者喜欢边走边打电话的人来说,简直是神器。
音质表现:听起来怎么样?
聊完了降噪,最终还是要回到听歌本身。它的音质……嗯,该怎么形容呢?很“Bose”。
优点非常突出:
* 三频均衡:听起来很舒服,没有哪个频率特别突兀。高音不刺耳,中音(人声)很清晰,低音有弹性但不过量,不是那种“动次打次”轰头的类型。
* 适合听流行、人声、轻音乐:整体调音风格偏向大众喜好,久听不累。
但也不是完美的:
如果你是个“重低音爱好者”,或者追求那种极致的、能听到歌手换气声的“解析力”,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太文明了?缺乏一点激情和冲击力。它的调音取向就是通透和耐听,而不是惊艳。
电池和其他杂七杂八的
- 续航:官方说是20小时。实测下来,如果降噪开满,大概也能撑够一整天,绝对够用了。支持快充,充电15分钟能听3.5小时,应急很方便。
- 操作:触控操作,滑动调节音量、点按播放暂停,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习惯了之后还挺方便的。
- 连接性:同时连接两台设备这个功能很实用,比如连着手机和电脑,哪个出声就自动切换,不用来回重连。
所以,到底值不值得买?
这可能是你最纠结的问题了。
适合谁买?
* 经常通勤、出差,需要对抗飞机、火车噪音的人。
* 需要高质量通话和视频会议的专业人士。
* 喜欢简约设计,追求佩戴舒适感的人。
* 对音质要求均衡耐听,不追求极端低音的人。
你可能要再想想:
* 如果你的预算非常有限,它确实不便宜。
* 如果你对音质的唯一要求就是“炸”,那可能有更合适的选择。
* 它的降噪虽然是顶级的,但或许暗示目前行业第一梯队的几款产品在绝对降噪深度上差距已经微乎其微了。
总之,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是一款几乎没有短板的“水桶机”。它可能不是每一项都拿第一名,但综合实力绝对是最强的梯队之一。如果你想要一个能帮你隔绝世界、清晰沟通、并且看起来很有品的全能伙伴,那它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靠谱的选择。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