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连锁凭什么能开遍四川大街小巷?
红旗连锁凭什么能开遍四川大街小巷?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在四川随便拐个弯就能看见红旗连锁?这家红底白字的便利店,咋就悄没声儿地长成了四川人的"生活刚需"?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红旗连锁到底是个啥来头?
先甩个硬核数据:截至2023年,红旗在四川有3600多家店,相当于每2500个四川人就拥有一家。但你知道吗?它最早其实是糖酒公司的下岗职工搞出来的自救项目。
这里有个特别反常识的点:
- 多数便利店爱扎堆写字楼
- 红旗偏偏主攻老小区和城乡结合部
- 就连成都著名的"麻将一条街"都能看到它的红招牌
(突然想到个问题:为啥其他便利店学不来这招?咱们后面会揭晓)
三大绝活让对手干瞪眼
绝活1:把便利店开成"居委会"
在红旗你能买到:
- 酱油醋等日用品
- 代收水电费、充公交卡
- 甚至还能缴社保(这个真没想到)
有次我在店里看见个老太太,十分钟内办了五件事:买降压药、缴燃气费、寄快递、取养老金、顺带还跟店员唠了会儿家常...这哪是便利店啊,整个一社区服务站!
绝活2:供应链玩得贼溜
虽然店面都不大,但:
- 自有商品占比30%(比如那个卖爆的红旗矿泉水)
- 农村店和城市店货品完全不同
- 听说他们的配送车能精确到"几点几分到店"(这个具体怎么做到的我不太确定)
绝活3:员工个个像街坊
和其他便利店不一样的是:
- 店员很多是本地大姐
- 记得住老顾客的购物习惯
- 会主动提醒"王婆婆,今天鸡蛋特价"
为啥外地人看不懂这套打法?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红旗在四川所向披靡,但一出省就有点水土不服。我琢磨着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
四川人特有的"懒"
能一趟办完的事绝不分两趟——而红旗正好满足这点 -
政企合作玩得转
代缴社保这些业务,没点政府关系真搞不定(不过话说回来,具体怎么谈下来的咱老百姓也不清楚) -
本土化做到极致
连冷柜里放的饮料都是四川人爱喝的唯怡豆奶
红旗面临的新挑战
现在问题来了:面对全家、罗森这些"洋便利店"的进攻,红旗还能继续稳坐钓鱼台吗?
隐患1:年轻人还吃这套吗?
95后更习惯手机缴费,那些便民服务优势在减弱...
隐患2:数字化有点慢
虽然有了小程序,但比起盒马这种还是差截劲
但红旗也在变:
- 开始卖网红螺蛳粉
- 试点24小时无人店
- 或许暗示他们正在找新路子
写在最后
下次你在四川街头看见红旗连锁,不妨进去转一圈。你会发现它不光是便利店,更像是城市毛细血管末梢的"多功能服务站"。至于它未来能不能继续称王...咱们边走边看吧!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