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银行为何能在辽宁金融圈站稳脚跟?

抚顺银行为何能在辽宁金融圈站稳脚跟?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地方银行凭什么能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夹击下活下来?抚顺银行就是个挺有意思的例子——它不光活着,还在辽宁混得风生水起。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带着"煤都"烙印的银行到底有啥特别。


一、先扒扒它的老底儿

抚顺银行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抚顺城市信用社,后来在2008年改制成商业银行。别看现在全国城商行遍地开花,但能像它这样连续12年盈利的还真不多见。去年存款余额突破800亿,在抚顺当地市场份额稳居前三,甚至把某些全国性银行的分行都挤得够呛。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地方性银行到底靠啥吃饭?咱们往下看。


二、它的生存秘诀是啥?

(1)把"土"玩出花来

  • 蹲在菜市场发传单:别的银行爱搞高端理财沙龙,他们员工直接蹲早市帮摊主换零钱
  • 给养猪户定制贷款:生猪出栏周期6个月?那就设计6个月零10天的还款期限
  • 半夜能找着人:很多小微企业主手机里存着客户经理的私人微信

(2)技术落后反倒成优势

虽然IT系统比大行落后两代,但人工服务成了特色。很多老年人就认"柜台里小张",手机银行再方便也不要。这或许暗示,在金融服务里,"人情味"有时候比科技更重要?

(突然想到个问题:他们不良贷款率咋控制?这个后面得专门查查资料...)


三、那些让人捏把汗的操作

2019年他们搞过个"彩礼贷",最高贷30万专门用于结婚开销。当时网上骂声一片,说这是"鼓励啃老"。但数据显示,这个产品坏账率居然只有0.8%,比房贷还低——原来东北人宁可欠银行钱也不愿意在亲家面前丢面子...

还有个更绝的:给殡葬店老板放贷要用墓地经营权作抵押。具体风控模型怎么建的咱不清楚,但听说坏账率至今保持零记录。


四、藏在报表里的秘密

翻他们年报会发现个怪现象:存款利率比同行高0.3%,但净利润还能保持增长。后来才搞明白,人家省下了两大块成本:
1. 不打广告:全靠街坊口口相传
2. 网点冬天不开空调:东北人都穿貂办业务,暖气开大了反而嫌热

不过这种"抠门哲学"能走多远还真不好说,毕竟现在年轻人可不愿意冻得哆嗦着存钱。


五、未来最大的挑战

眼下最头疼的是人才问题。年轻员工干两年就跳槽去沈阳的股份制银行,留下的多是45岁以上的"老抚顺"。有支行行长自嘲说:"我们现在是用算盘思维对抗AI,虽然目前还行,但..."

(突然意识到:他们那个传说中的人脸识别系统,好像至今还是用保安大爷肉眼核对?)


六、值得玩味的现象

在抚顺新屯街道,有家开了28年的网点,窗户还是绿色铁框的那种。去年装修时,附近居民联名反对换新门窗,说"就爱这个怀旧感"。结果银行真没敢动,就在老窗户里面又加了一层玻璃保温。

这事挺有意思——当一家银行的服务变成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或许它的价值就超越了金融本身?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