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揭示中国资本市场奥秘:揭秘他的财富传奇——究竟是否从100美元起步?他又是如何累积巨额资产的?

巴菲特是否真的从100美元起步?他是如何积累起今日的财富的?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提前5个星期出生。家庭因父亲所在的联合州立银行破产而陷入困境。

童年时期,巴菲特在奥马哈市的哥伦比亚幼儿园和玫瑰岗小学就读。在爷爷的杂货店,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格购买并转售可口可乐,开启了追求20%复利的投资生涯。

巴菲特对商业机会反应灵敏,1937年便开始收集其他孩子喝完汽水后的瓶盖,寻找销售机会。1938年,他开始阅读股票投资书籍,甚至能将《赚1000美金的1000种方法》一书熟记于心。1939年,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证券投资上,成为班上唯一认定将来将从事证券投资的学生。

1940年,巴菲特开始销售百事可乐,认识到容量增加的饮料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1941年,他在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工作,负责抄写股票价格图表。期间,他自学了《证券分析》等书籍。1942年,巴菲特首次炒股,用积蓄购买城市服务股,获得盈利。

1943年,巴菲特运用数学原理开发赌马系统并出售小册子,因无照经营被查封。全家迁至华盛顿,就读艾文·迪尔中学。1945年,他在父亲的公司抄写股价,月收入175美元,个人积蓄达到2000美元。

1946年,巴菲特组织小伙伴在高尔夫球场旁的水域收集打飞的高尔夫球,共搜集220个,卖出1200美元。1947年,高中毕业,与同学唐·坦利合伙购买旧弹子球游戏机。

1948年,他们合伙投资350美元购买劳斯莱斯报废汽车,并整旧如新出租,日租金35美元。1949年,由于家庭困难,巴菲特转学到学费低廉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商学院,个人积蓄已达9800美元。

1950年,巴菲特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他申请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遭拒,后因阅读《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授课,而被意外录取。他专程乘火车去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华盛顿总部拜访导师格雷厄姆。

1951年,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尔街找工作,遭到劝阻后回到老家,在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担任股票经纪人。期间,他与苏珊·汤普森结婚,创立巴菲特有限公司,并开始自主创业。

1952年,巴菲特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51万美元,他象征性地投入100美元。1954年,巴菲特回老家自主创业,成立巴菲特有限公司,并担任证券分析师。他与苏珊有了3个孩子,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

1955年,伯克希尔公司与哈撒韦公司合并。1956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市值720万美元,他管理的合伙公司开始获得良好回报。同年,巴菲特与苏珊结婚,购买二手房并进行装修,至今仍居住于此。

1957年,巴菲特管理的合伙公司发展迅速,回报率增长1倍。他认真阅读菲利普·费雪的《非常潜力股》一书,深受鼓舞。1959年,通过朋友结识查理·芒格,两人成为好友,芒格于1978年出任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成为巴菲特的最佳搭档。

1960年,巴菲特邀请10位博士加入合伙企业,其中11位博士成员。1961年,巴菲特重仓控股农机制造商登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1962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市值增长至720万美元,个人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

1963年,巴菲特有限公司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大股东。1964年,巴菲特开始买入美国快递公司股票。1965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市值超过6500万美元,他买入迪士尼公司股票,并出售美国快递公司股票,获利1倍。

1966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市值达1.04亿美元,他开始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份,当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5.6%,而伯克希尔公司的收益率为20.3%。1967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市值超过6500万美元,首次分红每股0.1美元。

1968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全年增长58.8%,市值达1.04亿美元,属于巴菲特个人的约有2500万美元。1969年,巴菲特在股市最疯狂时解散巴菲特有限公司,成功逃顶。

1970年,伯克希尔公司主业转向保险、银行、投资。1971年,巴菲特投资15万美元在拉古纳海滩购买海景房。1972年,他投资2500万美元收购喜诗糖果公司。1973年,巴菲特开始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

1974年,伯克希尔公司及个人净资产缩水超过50%。1975年,查理·芒格担任蓝筹票据公司首席执行官。1976年,巴菲特投资3250万美元买入《布法罗新闻报》。1977年,巴菲特与妻子苏珊分居,主动安排艾丝翠·孟克斯照顾其日常生活。

1978年,巴菲特开始买入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股票。1979年,伯克希尔公司纺织业务虽能赢利,但已失去造血功能。1980年,巴菲特年薪涨至10万美元,未有股票期权和奖金分红。

1981年,巴菲特开始实施伯克希尔公司慈善基金指定捐赠计划。1982年,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盈利额2.08亿美元,获利率高达40%。1983年,巴菲特投资6000万美元买入内布拉斯加家具店。1984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企业回购股票,从中获利。

1985年,巴菲特纺织厂关闭。1986年,巴菲特以4600多万美元收购斯科特·费策公司。1987年,股市暴跌,伯克希尔股价下跌。1988年,巴菲特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投资成为伯克希尔公司最有利可图的项目。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至8000美元,个人净资产增长至38亿美元。

1990年,喜诗糖果公司面临经营危机。1991年,巴菲特收购布朗鞋业公司。1992年,伯克希尔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收购洛威尔鞋业公司。1993年,巴菲特首次登上全球首富宝座。1994年,巴菲特开始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995年,巴菲特投入23亿美元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余下的股份。

1990年,喜诗糖果公司遭遇经营困境。1991年,巴菲特购得布朗鞋业公司。1992年,伯克希尔公司跃居美国最大再保险公司,并购洛威尔鞋业公司。1993年,巴菲特首登全球首富之位。1994年,巴菲特着手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995年,巴菲特投入230亿美元,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剩余股份。

1996年,巴菲特投资150亿美元,收购国际飞安公司和堪萨斯银行家保险公司。1997年,巴菲特购买白银进行投资,至2006年年报中已抛售这些贵金属。1998年,巴菲特投资1600亿美元,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1999年,巴菲特并购中美能源公司。
2000年,巴菲特要求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辞职。自2000年起,通过拍卖方式为格来得基金会筹集资金。2001年,因“9.11”恐怖袭击,伯克希尔公司遭受227.5亿美元的保险损失,但股价未受影响。
2002年,巴菲特开始涉足外汇市场,投资110亿美元兑换其他货币远期合约,至2006年4月,获利超过200亿美元。2003年,巴菲特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强大的首席执行官”。2004年,苏珊·汤普森因心脏病去世。
2005年,巴菲特投资宝洁公司并购吉列公司,交易额570亿美元。2006年,巴菲特签署捐款意向书,承诺将个人资产的85%捐给慈善基金会。2007年,巴菲特再次登顶全球首富宝座。
2008年,巴菲特投资800亿美元收购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公司。2009年,巴菲特大规模调整投资组合,减持石油股,增持医药股。2010年,巴菲特再次向慈善机构捐赠股票。
2011年,巴菲特收购路博润化学公司和《奥马哈世界先驱者报》。宣布儿子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中担任继承人角色。2012年,巴菲特旗下企业税前利润创历史最好成绩,合计101亿美元。
2013年,巴菲特投资800亿美元购买亨氏食品公司优先股,同时投资425亿美元购买其50%的股份。投资1800亿美元收购内华达能源公司。2014年,巴菲特收购美国第五大汽车经销商范图尔公司,更名为伯克希尔汽车公司;中美能源公司更名为伯克希尔能源公司。
2015年,巴菲特投资58亿美元改善铁路运营,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公司税前利润大幅增长。投资3720亿美元收购航空零部件顶级供应商美国精密铸件公司。2016年,巴菲特发行900亿美元债券用于归还银行贷款。连续抄底能源股菲利普斯66公司。
2017年,巴菲特出售21世纪福克斯股份,大举增持苹果公司股票。2018年,88周岁的巴菲特以个人财富8400亿美元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三。1月,巴菲特宣布儿子霍华德出任伯克希尔公司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保险业务副董事长,被认为是巴菲特的接班人。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G7宣布“G7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且使用一切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信贷流动从而支持全球经济增长。(之后欧洲宣布通过2万亿的救市资金,请注意!现在美国通过的那8500亿资金成了空头支票,难保不会这两万亿也是这样,美国国内拿不出钱准备已经考虑逼中国出钱救市,都这种情况了后面的救市资金数据再大也是口头利好无法兑现,请谨慎相信,全球股市暴涨一天后的连续下跌已经表明了现实的风险巨大)”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作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无法还清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
0?2
美国劳动部公布最新数据,9月份数据出现下滑,这说明实体经济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美国的房价预计还有40%的下跌空间,消费投资情况不好,这可能拖累银行业的次贷情况继续恶化把美国这次8500亿美圆的救市资金抵消了。而且巴菲特虽然有逐渐建仓动作但是也强调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全球性熊市的底部在哪里,一年还是两年。所以趋势投资者对安全要求高的人还是回避风险,持币观望。
而银监会刘明康表示中国19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9%,风险累积明显,而房贷总规模不及去年的1/3,显示从紧的态度已经得到贯彻,而地方政府的救房市政策虽然中央一直没表态,但是根据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人认为不该救市,因为房价泡沫现在还是高位阶段,并不是真实需求的反应,是炒房团以前留下的杰作。所以,地产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中央政府表态不支持救房市,那地产股受当其冲,可能再次面临崩溃的情况,投资者注意潜在的风险。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金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刃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贷资金购买证券的行为称为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后卖出称为融券交易。该信息起初对市场参与者影响有限,在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超过3年)的规范发展后,其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而且,根据国外市场的经验,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状态后,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助涨或助跌的作用,但不会改变市场的大趋势。在牛市中,该信息通常被视为利好消息,因为它会放大上涨势头;而在熊市中,该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这项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市场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制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风险远超过以往的投资风险。

当然,对于想要出货的机构来说,即使面临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诱导个人投资者持续看涨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具有实质性利好。然而,他们只是想让个人投资者这样认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在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而使股市下跌加剧,从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让个人投资者接盘。归根结底,这与印花税政策一样,都是机构掩护出货的遮羞布。

在机构向散户描绘美好未来,让他们抄底的时候,机构在做什么呢?
TopView数据显示,印花税行情这几周交易日机构净减仓近300亿(还不包括大小非的减持)!散户资金被套牢超过1500亿!机构在看好后市的同时,却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言(我反复提醒中小投资者,国家出台政策时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想一下!也就是说,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的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只有一个)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两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犹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跌破1800点看低1500点只是时间问题。大盘曾在10月13日诱多,14日就破位了,现在破位后大盘已经连续在5日线下小幅震荡走低3个交易日了,请注意这种走法,在之前已经反复上演超过5次,已经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如果连续很多个交易日被5日线压制震荡走低,一旦无法选择突破向上突破5日线、10日线,投资者还会在信心崩溃的情况下迎来再次大跌,而不是很多股评所说的离底不远大胆建仓。大盘只有在短时间内放量突破并站稳5日、10日线,才有看高2300点压制区域的机会。如果机构继续维持减仓态势,我不认为有继续迎来中级行情、大行情是机构做出来的,不是散户,关注后市的机构动作吧!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为出逃良机。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股市变化,但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反弹的规模应该根据政策面的利好消息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台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改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情况并不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作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股市繁复亦简易,繁复之处,诸多因素皆可引致波动,然简易之处,资金流向的长期多空态势即能决定大盘的涨跌走势。股市不可能持续下跌,必在下跌途中出现回弹,但回弹幅度需依据政策利好消息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若仍为非实质性利好支撑大盘,则每次回弹均为减仓良机。唯有实质性的大小非限制措施出台,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压力,引发中级反弹乃至反转。只要导致大跌的根本问题未解决,投资者应以回弹视之,高位减仓。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薄弱,抄底资金谨慎行事,尽管抄底资金试图扭转颓势,但前景并不乐观。目前股市并非如政府所言缺乏信心和资金,个人认为在大小非阴影下,信心与资金均显不足。今年为大小非解禁压力较小的一年,解禁资金仅3万亿(足以抵消主力资金),尽管政府提出基金需讲政治,但实质效果有限,机构反弹出货动作未停,不得不采取边打边撤的策略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利好以阻止股市继续下跌,但若非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解决方案,仅是微不足道的政策,则在资金多空平衡已被打破的当前行情下,投资者仍不宜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未解,资金面将持续紧张。若政策引发回弹,逢高降低仓位方为明智之举。勿信股评,忽视实际大市行情。由于2009年大小非解禁资金达近7万亿,2010年近10万亿,均已远超今年的3万亿,故在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压力无法缓解,任何边缘性利好政策只能引发回弹而非反转。股市虽繁复,实则简易,其规律为卖多买少则跌,买多卖少则涨,此理人皆知,但资金面已显现,为何有人不愿正视。勿信大小非亦会长期投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解禁上市即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1000%以上,这种低成本带来的暴利,在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会落袋为安还是继续看着利润缩水(大小非亦为投资者,利润为先,长期股东理念仅机构教育散户可为之)。在长期趋势中,若卖方力量压倒性优势,谈论牛市何时回归即为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只是回弹而非反转。由于大盘最强支撑区域3300~3400及股评、机构口中的所谓永远不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在资金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崩溃。因此,短线无新利好政策支撑时,回弹即为降低仓位的机会,持有资金方有主动权,才能迎来真正的底部。底部是主力抄出的,非散户所为。在主力因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中小投资者应顺势而为,不宜逆势操作,机构减仓时,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请谨慎参考。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