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多因子策略:散户也能用的量化神器?
【文章开始】
大摩多因子策略:散户也能用的量化神器?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股市像个赌场?买啥跌啥,卖啥涨啥...其实华尔街那帮人早就搞出了科学玩法——比如摩根士丹利开发的"大摩多因子策略",用数学公式代替拍脑袋决策。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讲,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帮普通人赚钱。
一、什么是大摩多因子策略?(别被名字吓到)
简单说就是同时盯住多个赚钱规律。比如:
- 价值因子:专捡"打折货"(低市盈率股票)
- 动量因子:追涨杀跌居然有理?(过去涨的继续涨概率大)
- 质量因子:只买"三好学生"(盈利稳/负债少/现金流好)
自问自答:因子这么多不会打架吗?
会!所以大摩的绝活是动态调配权重。2018年他们发现市场恐慌时,把质量因子权重从20%调到35%,结果跑赢大盘11%。
二、为什么这策略能持续赚钱?
(先泼冷水: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数据确实有意思)
-
反人性设计
散户爱追热点,因子策略却强制"高抛低吸"。就像超市晚上8点后买打折蔬菜,虽然不光彩但确实省钱。 -
分散风险
2020年疫情时,单押科技股的基金惨遭血洗,而多因子策略靠着医疗+必需消费+科技组合,回撤少了一半。 -
机器比人靠谱?
人类会被董事长演讲感动,AI只看财报数据。不过话说回来...特斯拉这种"信仰股"就经常被因子策略错过。
三、普通人有必要用吗?(灵魂拷问)
适合三种人:
- 每月定投还总亏钱的上班族
- 想学机构玩法但数学不及格的
- 受够基金经理画大饼的
劝退两种人:
- 追求一年翻倍的赌徒(年化15%-20%是常态)
- 看到Excel就头晕的(需要定期再平衡)
自问自答:手续费会不会吃掉收益?
会!但像某宝上线的"智远多因子"组合,管理费才0.5%/年,比主动基金2%良心多了。
四、实操中的坑(血泪警告)
-
过度拟合陷阱
有人回测2005-2015年数据得出"周一买周四卖"必胜规律,实盘亏成狗。或许暗示历史规律未必永远有效。 -
因子失效周期
2017年前小盘股因子无敌,后来突然失灵。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
黑箱焦虑
明明跟车操作却暴跌,查说明书发现"波动率因子突发调整"...(此处应有脏话)
五、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用三个真实案例说话:
1. 养老账户:2019年起每月定投多因子ETF,收益比社保基金高6%
2. 教育金计划:用价值+质量因子选股,孩子大学学费提前2年攒够
3. 对冲组合:主账户炒币,用10%资金玩多因子对冲,2022年熊市少亏40%
最后提醒:别把所有钱押上去!任何策略都要配合"什么时候该止损"的纪律。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