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论坛:为什么年轻人挤破头也要参加?

博雅论坛:为什么年轻人挤破头也要参加?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圈突然被"博雅论坛"刷屏,平时躺平的朋友突然打了鸡血似的抢报名?这个听起来有点学术的活动,凭什么让年轻人疯狂追捧?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现象。


博雅论坛到底是个啥?

简单说,博雅论坛就是个高端版的"思想集市"。但别被名字吓到,它可不是那种老学究端着茶杯聊天的场合。现在的博雅论坛早就变样了,更像是个大型的"知识轰趴"。

核心特点有三:
1. 跨界混搭:可能上午听量子物理,下午聊街头艺术
2. 平等交流:没有传统讲座的等级感,观众可以直接怼嘉宾
3. 社交属性:结束后约饭的比记笔记的多(实话)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买账?

这里就奇怪了,现在年轻人不是最烦说教吗?怎么突然爱上这种"学习活动"了?经过和几个常客聊天,我发现几个关键点:

第一,它解决了知识焦虑。现在信息爆炸,年轻人反而不知道学啥好。博雅论坛就像个"知识精选超市",帮你把好东西都挑出来了。

第二,社交货币。参加过某知名论坛,在社交场合就是硬通货。有个参与者跟我说:"在相亲时说参加过博雅论坛,对方眼睛都亮了。"

第三,隐性求职。虽然主办方不承认,但很多企业HR确实会去物色人才。毕竟能主动来学习的,大概率不是咸鱼。


争议:是不是新型割韭菜?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收费那么贵,是不是智商税?这个问题要分两面看:

值得的地方
- 嘉宾质量确实高,很多是平时根本接触不到的大牛
- 活动设计很用心,不是随便找个酒店会议室就开搞
- 后续服务跟得上,不是一锤子买卖

要小心的坑
- 有些山寨论坛纯粹是圈钱
- 过度包装,把普通讲师吹成"国际知名专家"
- 贩卖焦虑,把不参加说成"被时代抛弃"

我的建议是:先参加一次便宜的试试水,别一上来就买上万块的VIP票。


普通人怎么玩转博雅论坛?

如果你也想试试,这里有几个实用建议:

  1. 提前做功课:官网看往期视频,感受下风格
  2. 设定小目标:比如认识3个新朋友,不要指望一次就脱胎换骨
  3. 带够名片:别笑,真有人因为没带名片错过机会
  4. 别当乖学生:该提问提问,该反驳反驳,太老实反而没收获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往往最活跃的参与者,收获反而是最大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放得开吧。


未来会怎么发展?

说实话这个我也说不准。目前看来有几个趋势:
- 线上化:疫情后很多论坛开始做混合模式
- 垂直化:细分领域的论坛越来越多
- 年轻化:95后甚至00后开始当主讲嘉宾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事物火了之后都难免变味。希望博雅论坛能保持初心,别最后变成又一个装逼圣地。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