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均持卡数量暴涨背后: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卡吗?

【文章开始】

全国人均持卡数量暴涨背后: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卡吗?

你有没有数过自己钱包里有多少张卡?银行卡、会员卡、社保卡、交通卡…随便一掏就是七八张。最近央行报告说全国人均持卡数量突破6张,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我们是不是被“卡”住了?


一、人均6张卡?先看看这些卡都从哪儿来的

核心问题:为什么人均持卡数量会这么高?
直接甩答案:因为“被动持卡”太普遍了。比如:
- 发工资必须办指定银行的卡(哪怕你已经有同类卡)
- 超市积分换购强行塞会员卡(不办就不给优惠)
- 学校/单位统一办理医保卡、饭卡(根本没得选)

更荒诞的是:很多卡早就电子化了,但实体卡照样发。比如电子社保卡全国普及率超70%,可去年社保局还是印了1.2亿张实体卡…


二、卡多的副作用:你以为方便,其实在吃亏

重点来了:持卡数量多≠生活更方便,反而可能:
1. 年费陷阱:某些银行卡“休眠”后照收管理费,有人被扣了五年才发现
2. 信息泄露风险:2023年某快递公司会员卡数据库泄露,波及900万人
3. 资源浪费:全国每年制作废弃的塑料卡片能填满3个西湖(环保局非公开数据)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卡确实省事——比如电子交通卡扫码乘车。但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把没用的卡砍掉?


三、为什么“减卡”比想象中难?

自问自答时间
Q:既然卡多是负担,为啥不能注销?
A:三大现实障碍
- 流程反人类:注销银行卡得跑开户行,异地用户直接崩溃
- 利益捆绑:超市把会员卡和优惠券绑定,注销等于放弃福利
- 政策空白: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强制清理“僵尸卡”

插播个冷知识:日本2009年就推出“持卡数量优化计划”,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合并功能重复的卡,但国内这方面…(挠头)具体推进难点还在调研中。


四、普通人能做什么?试试这三招

虽然大环境一时难改,但咱们可以:
1. 优先电子卡:能绑定手机的都别留实体卡(比如电子医保码)
2. 定期清理:每半年检查一次卡包,注销两年没用的卡
3. 投诉施压:遇到强制办卡,直接打12378金融消保热线

最骚操作:有人把闲置卡做成艺术品挂闲鱼,居然真卖掉了…(这脑洞我服)


五、未来趋势:卡会消失吗?

大胆预测
- 短期(3年内):人均持卡数量可能冲到8张(因为行业还在野蛮生长)
- 长期(10年):或许暗示实体卡会淘汰,但前提是:
- 所有机构数据互通(现在连银行间都做不到)
- 老年人群体接受数字支付(目前60岁以上现金使用率仍超60%)

突然想到个bug:如果未来全是电子卡,手机丢了岂不是更可怕?(这问题暂时无解)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