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百集团到底什么来头?扒一扒这个神秘商业巨头的发家史
【文章开始】
东百集团到底什么来头?扒一扒这个神秘商业巨头的发家史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商场看到“东百”两个字?但真要问起来,东百集团到底是干啥的?卖百货的?搞地产的?还是玩金融的?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个商业巨头的底细摸个透!
东百集团是啥?从“百货大楼”到商业帝国
东百集团的核心业务,简单说就是“啥都沾点边”。但你要以为它就是个普通商场,那就大错特错了。它的发家史,简直就是一部中国商业变迁的活教材:
- 起步阶段(1957年):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那时候还是国营的,卖点针头线脑、布匹鞋帽。
- 转型期(1990年代):赶上改革开放,开始玩“商业+地产”模式,盖商场的同时把周边地皮也炒热。
- 扩张期(2000年后):疯狂收购、跨界,现在业务涵盖百货零售、物流仓储、酒店旅游、甚至金融投资。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到底是战略牛逼还是盲目扩张?咱后面再分析。
为啥东百能活这么久?关键就俩字:“灵活”
很多老牌百货早就凉透了,东百却能活成“老妖精”,凭啥?
- 不跟电商死磕:别人哭嚎“淘宝抢生意”,东百早早就搞线上商城,虽然做得不温不火,但至少没掉队。
- 地产玩得溜:商场不赚钱?没关系,靠商铺租金和周边楼盘回血,这招简直是中国商企的生存教科书。
- 敢砸钱试错:比如搞过高端超市“东百优选”,虽然最后黄了,但这种“有钱任性”的试错精神,或许暗示了它的底气。
但这里有个迷思:东百的物流业务(比如冷链仓储)近几年突然发力,具体怎么和零售板块联动?财报里写得挺模糊,咱也不敢乱猜……
东百的“致命伤”:成也多元化,败也多元化?
虽然东百看起来遍地开花,但隐患也不少:
- 零售业务增长乏力:年轻人更爱逛网红店,传统百货人气下滑是事实。
- 负债率偏高:2022年财报显示负债超200亿,疯狂收购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 管理层迷之操作:比如2021年突然卖掉核心物业,被投资者骂“杀鸡取卵”。
最魔幻的是:一边喊着“聚焦主业”,一边又跑去投资生物医药,这脑回路清奇啊!
未来咋走?三个可能的方向
- 押注物流:毕竟福建靠海,做跨境仓储有地理优势,但竞争也太激烈了吧?
- 学万达轻资产化:只管理不持有,降低风险,不过东百的品牌号召力够吗?
- 继续“混搭风”:说不定哪天宣布造新能源汽车,咱也别太惊讶……
总结:东百像极了“中年大叔”
有家底、敢折腾,但也背着包袱、有点迷茫。它能活下来靠的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但能不能活得好,还得看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杀手锏”。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