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个月,央行2021年第二次降准有何深意?
时隔四个月,央行2021年第二次降准有何深意?值得关注
央行于2021年9月7日进行了全面降准。
“降准”:这是一个有明确、完整的过程,既意味着货币政策或经济时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也意味着政策进入调整期。
关于这次降准,央行将通过全面降准,或为未来进一步降准预留空间。今年以来,PPI大幅下行、CPI涨幅回落、工业品价格下降,都是经济时政政策发力重点。多位财税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准对金融机构、居民消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影响是一次性的。
降准:此次降准是一次性的,意味着金融机构有机会“量入为出”。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有利于金融机构资金利率定价和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浙商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既对冲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考核,也对冲部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下调,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此次降准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
此次降准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几何?
对此,明明建议,央行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及时动用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SLF等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明明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可以“维稳”。一要支持小微公司,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公司有直达资金的支持;二要鼓励制造业,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公司有效应对利率风险的定价;三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公司有正向激励;四要推动期货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加公司套期保值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国内政策的发力方向是从数量型工具转变为数量型工具,未来或将采取进一步降准、定向降准等方式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从此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政策定调后的综合施策
从基本面来看,明明认为,本次降准所对应的经济基本面走势与前两个年度基本一致,反映出货币政策取向在强化流动性管理方面是极为必要的。
在货币政策方面,明明认为,此次降准体现出了央行宏观审慎的特征。具体来看,一方面,其指向的是,继续开展中长期资金投放,对于“稳增长”和“稳预期”的预期比较一致,意味着当前“稳增长”政策的难易度较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