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600170:不只是个盖房子的?

【文章开始】

上海建工600170:不只是个盖房子的?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通勤路过的高楼、周末逛的商场、甚至那座你堵在上面的高架桥,可能都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没错,我指的就是上海建工,股票代码600170。它好像无处不在,但又有点…低调?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聊聊,它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它到底是谁?不仅仅是“包工头”

一提“建工”,很多人脑子里立马冒出“盖房子的”、“施工队”。这么说…对,但也不全对。上海建工确实靠这个起家,根扎得非常深。但你想想,如果只是搬砖砌墙,它能混成上海乃至全国的头部吗?恐怕很难。

它的业务盘子其实大得多,我试着捋一捋:

  • 它的老本行,也就是建筑施工,依然是绝对主力。 你在上海看到的很多地标,什么东方明珠(参与建设)、上海中心大厦(总承包)、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背后都有它的影子。这证明了它的技术和实力是顶级的。
  • 但它早就开始往外伸腿了。 比如城市更新,就是把老破小街区改造翻新,这个现在需求特别大;还有建筑设计,自己画图纸;建材工业,自己生产混凝土什么的;甚至工程项目咨询,从开始到结束给你一条龙服务。

所以,它更像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建设服务商”,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它都能给你包圆了。这种一体化能力,才是它的核心护城河。


核心问题:它的护城河到底有多宽?

自问自答时间:上海建工凭什么能一直拿到大项目,竞争者们很难撼动它?

首先,品牌和信誉太硬了。 在上海这种超大城市,接的都是重大工程,容不得半点闪失。几十年干下来,零负面新闻不可能,但它的口碑和信任度是积累出来的。政府和大业主方选择它,心里踏实。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第二,技术实力是真强。 比如在超高层建筑、深基坑、综合交通枢纽这些高难度领域,它积累了大量专利和工法。别人啃不动的硬骨头,它能啃。这行光有关系没技术,也走不远。

不过话说回来… 这种重资产、项目制的模式,有没有啥毛病?当然有。比如它的利润率一直不算高,这好像是行业通病,竞争激烈,成本压得低。而且业务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太大,哪天地产政策收紧,或者政府基建投资减速,它肯定也会打喷嚏。至于如何精准地在不同周期内调整其业务重心,其中的具体策略和决策机制,对我而言是个知识盲区。


未来的增长点,在哪?

总不能一直吃老本吧?看看它都在琢磨啥新出路。

  • “走出去”战略: 不能只蹲在上海啊。国内市场,它在长三角、华南等其他区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搞建设,它也是主力军之一。虽然国际项目风险高,但蛋糕也大。
  • 拥抱新概念: 比如智慧城市低碳建筑。以后盖房子不光要结实,还得节能环保、智能化。它也在研发和应用这些新技术,这可能暗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 城市运维: 盖完了不算完,后面的运营、维护、保养也是大市场。比如高速公路养护、污水处理厂运营等,能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那…投资价值怎么看?

这就涉及到它的股票了。600170给人的传统印象是啥?——典型的“价值股”,或者说“蓝筹股”。

  • 优点挺明显: 股价相对稳定,波动不像科技股那么刺激;分红比较大方,国企嘛,经常回报股东,看重股息率的投资者会喜欢。而且地位摆在那,只要经济还在发展,城市还要建设,它大概率倒不了,抗风险能力强。
  • “缺点”呢? 也正因为上面这些,它缺乏想象空间,股价暴涨的传奇故事很难发生在它身上。它更像一个稳健的长跑选手,而不是短跑冠军。适合追求稳健、长期布局的人。

讲个具体点的故事

光说太空,举个例子吧。比如北横通道这个大工程,上海穿越市区的交通大动脉,难度超高,要下穿运营中的地铁、苏州河,保护历史建筑。上海建工接下来了,用了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建功号”,一点点啃下来了。这种项目,不光赚钱,更是技术的展示和实力的宣言,别人想抢也抢不走。


总结一下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海建工(600170)到底是个怎样的公司?

它绝对不止是个“盖房子的包工头”。它是一个扎根上海、辐射全国、手握核心技术、拥有强大综合服务能力的基建巨头。它的故事里,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

投资它,就像是投资中国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和发展信心。它可能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如果你相信这座城市、这个国家长远的发展,那么它或许就是一个值得你放入“压箱底”组合里的、踏实的存在。

当然啦,股市有风险,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瞎琢磨,可不是什么投资建议啊!你得自己做功课。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